读屏标签已关闭
  • 🐉中国完整拥有长江控制权的历史进程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经历了长期的军事扩张、政治整合和边疆治理。 
⏳ 1. 元朝(13世纪末):首次实现全流域控制
关键事件:1279年元朝灭南宋后,首次将长江源头至入海口的全部流域纳入统一政权版图。 
原因:蒙古骑兵突破地形限制,征服青藏高原,控制了长江上游(金沙江段)和黄河上游,使长江首次成为"内河"。 
争议点:元朝是否属于"中国王朝"存在学术分歧,但其统治奠定了长江全流域归属的基础。  
🏯 2. 明朝至清朝(14–18世纪):巩固与深化控制
明朝的继承: 明朝接管元朝版图,通过宗教羁縻政策(如册封藏传佛教领袖)维持对青藏高原的间接控制,但实际治理能力弱于元朝。 
清朝的彻底整合: 康雍乾三代耗时百余年,通过军事征服(如平定准噶尔、大小金川之战)和行政改革(驻藏大臣、改土归流),将西藏、川西高原直接纳入中央管辖,长江上游完全"中国化"。 
清朝在长江中下游推行"犬牙交错"的行政区划,打破以江为界的传统(如江苏跨江南北、安徽控江北带皖南),防止割据并强化统治。  
🗺 3. 历史局限性:汉唐未能实现完整控制
汉朝:控制中下游(如荆州、扬州),但上游青藏高原属羌、氐等游牧势力范围。 
唐朝:吐蕃崛起占据上游(今青海、川西),763年甚至攻破长安,唐朝仅能通过和亲、贸易维持脆弱平衡。 
地理障碍:青藏高原的高海拔、复杂地形制约了农耕王朝的军事投射能力。  
⚖ 4. 现代意义:主权与战略价值的延续
地缘安全:控制上游青藏高原保障了中下游水源安全与国防纵深,避免历史重演(如吐蕃威胁)。 
经济命脉:长江全流域贯通后成为"黄金水道",支撑了明清以来的漕运、贸易,至今贡献中国GDP的40%以上。  
💎 结论
中国完整拥有长江全流域主权始于元朝(13世纪末),并在明清时期通过边疆治理和行政区划调整得以巩固。这一过程历时约800年,远短于中国2400年的大一统历史,凸显了高原地形征服的艰难性。
#长江 #航拍 #航拍最美家乡
    00:22
    4.7万
    🐉中国完整拥有长江控制权的历史进程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经历了长期的军事扩张、政治整合和边疆治理。 ⏳ 1. 元朝(13世纪末):首次实现全流域控制 关键事件:1279年元朝灭南宋后,首次将长江源头至入海口的全部流域纳入统一政权版图。 原因:蒙古骑兵突破地形限制,征服青藏高原,控制了长江上游(金沙江段)和黄河上游,使长江首次成为"内河"。 争议点:元朝是否属于"中国王朝"存在学术分歧,但其统治奠定了长江全流域归属的基础。 🏯 2. 明朝至清朝(14–18世纪):巩固与深化控制 明朝的继承: 明朝接管元朝版图,通过宗教羁縻政策(如册封藏传佛教领袖)维持对青藏高原的间接控制,但实际治理能力弱于元朝。 清朝的彻底整合: 康雍乾三代耗时百余年,通过军事征服(如平定准噶尔、大小金川之战)和行政改革(驻藏大臣、改土归流),将西藏、川西高原直接纳入中央管辖,长江上游完全"中国化"。 清朝在长江中下游推行"犬牙交错"的行政区划,打破以江为界的传统(如江苏跨江南北、安徽控江北带皖南),防止割据并强化统治。 🗺 3. 历史局限性:汉唐未能实现完整控制 汉朝:控制中下游(如荆州、扬州),但上游青藏高原属羌、氐等游牧势力范围。 唐朝:吐蕃崛起占据上游(今青海、川西),763年甚至攻破长安,唐朝仅能通过和亲、贸易维持脆弱平衡。 地理障碍:青藏高原的高海拔、复杂地形制约了农耕王朝的军事投射能力。 ⚖ 4. 现代意义:主权与战略价值的延续 地缘安全:控制上游青藏高原保障了中下游水源安全与国防纵深,避免历史重演(如吐蕃威胁)。 经济命脉:长江全流域贯通后成为"黄金水道",支撑了明清以来的漕运、贸易,至今贡献中国GDP的40%以上。 💎 结论 中国完整拥有长江全流域主权始于元朝(13世纪末),并在明清时期通过边疆治理和行政区划调整得以巩固。这一过程历时约800年,远短于中国2400年的大一统历史,凸显了高原地形征服的艰难性。 #长江 #航拍 #航拍最美家乡
    @最美江浙沪 · 7月9日
    最美江浙沪